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预选赛,是中国男足历史上最接近世界杯正赛的一次。尽管最终功亏一篑,但那支由苏永舜执教的球队,却用热血和技艺在亚洲足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当时的国足阵容堪称"黄金一代":容志行、古广明、沈祥福、迟尚斌等球员技术细腻、配合默契。在小组赛中,国足先后击败日本、朝鲜等强敌,尤其是4-2逆转朝鲜的比赛,容志行梅开二度的表现至今被老球迷津津乐道。
1981年11月30日的附加赛成为永远的痛。在只需战平即可出线的情况下,国足遭遇新西兰的"高空轰炸",最后时刻连丢两球。门将李富胜扑救时撞上门柱的画面,成为那个年代中国足球悲情记忆的缩影。
"如果当时有VAR..."老帅苏永舜晚年仍耿耿于怀,新西兰第二个进球存在明显越位嫌疑。
这次失利直接催生了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。足协开始系统引进外教,1984年尼赫鲁金杯赛战胜阿根廷,某种程度上正是82届国足打下的技术基础。如今回看,那支球队的"小快灵"风格,依然是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。
四十年过去,当我们在归化球员和天价外援中寻找出路时,或许该重温82届国足的故事——那支没有百万年薪,却能让整个亚洲颤抖的队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