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> 领地特色活动> 2017青岛世锦赛:中国跳水梦之队包揽金牌背后的汗水与荣耀

2017青岛世锦赛:中国跳水梦之队包揽金牌背后的汗水与荣耀

2017年7月,青岛这座海滨城市迎来了世界泳坛的顶级赛事——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。作为东道主,中国跳水队以绝对实力横扫赛场,最终以12金4银1铜的辉煌战绩登顶奖牌榜,创造了世锦赛历史上的新纪录。

“梦之队”的统治力从何而来?

在男子10米台决赛中,年仅18岁的陈艾森以近乎完美的109C动作(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)拿下112.10分,这一跳被国际泳联称为“教科书级表现”。而女子3米板项目中,施廷懋与老将王涵的“双保险”组合更是让对手望尘莫及。赛后采访中,施廷懋哽咽道:“每天5点半起床训练,脚踝的绷带缠了又拆,就为了那0.1分的进步。”

“中国选手的动作细节像钟表齿轮一样精确。”——BBC体育评论员托比·克兰斯顿

科技助力下的训练革命

本次赛事首次启用的3D动作捕捉系统引发关注。中国队教练组透露,他们通过高速摄像机采集运动员入水数据,结合AI算法调整转体角度,仅曹缘的207B动作就迭代了23个版本。“以前靠经验,现在靠数据。”领队周继红指着平板电脑上的波形图说道。

项目金牌得主决胜动作得分
男子双人10米台陈艾森/杨昊98.28分
女子1米板王涵73.50分

青岛的“蓝色旋风”

赛事期间,奥帆中心场馆的可开合式穹顶成为焦点。当暴雨突袭时,顶棚30秒内完成闭合,保障了比赛顺利进行。这座耗资8.6亿建造的场馆,后来被国际泳联认证为“亚太区训练基地”。

如今回看2017青岛世锦赛,它不仅是奖牌的丰收,更是中国跳水从“强”到“精”的转折点。正如《游泳世界》杂志所写:“当其他国家还在研究中国队的动作录像时,中国人已经开始了下一代技术的研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