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业十余年,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,从一个操场到另一个操场,十余年来兢兢业业,其中的辛酸和委屈,只有他自己明白。十余年来风雨无阻,其中的坚守与担当,只有他自己体会。任时光荏苒、岁月变迁,永远不变的是心中那份对田径的热爱与执着,永远不变的是那一颗矢志不渝的初心。
平凡的“伯乐”
张峰说,对学生来说,最重要的公平原则是给他们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,给他们人格上、机会上的平等。张峰在学校里、班级里,总是细心观察,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。
他看到好的田径苗子,希望能好好培养,但遭到了家长的反对。大多数家长认为,孩子来到学校就是来 学习了,为了考大学然后找个稳定的工作。而至于体育生,很多家长觉得不务正业,不好好学文化课面对中高考,以后出来能干什么?面对固执、观念陈旧的家长们,张峰并没有放弃,他主动上门找家长沟通,一次不行两次,最多能找十多次。正是因为他的“伯乐”精神,帮助一个又一个孩子避免因为文化课不好而被高考挡在大学之外。
亦师亦友亦兄长
张峰是一个严谨的人,在平时上课的时候,对每一个学生要求都很严格,他会因一个动作而不厌其烦的示范多次、指正偏差。田径训练课上,他会多次强调动作的规范性,常和队员们说动作不规范,就似一双不合脚的运动鞋,一时未见不适,却会后程乏力,事倍功半,一项体育技能如此,做人做事亦如此。
张峰也是一位善于观察和倾听的老师,总能发现队员们情绪上的波动,给予适时的引导和帮助,他用自己的方式给予队员以关怀,不似大河奔流,却恰似溪水涓涓,在队员心里,他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,像兄长一样。
一旦有了意志,脚步也会简单起来
当问到训练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,是如何解决的。张峰毫不犹豫的说,队员的意志不够坚定,不去拼。他也强调,“意志品质是队员学习活动的保证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,它不是生来就有的,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,更需要在后天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培养”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张峰有一套自己的训练方法。
根据学生不同情况,设计出分层的目标。身体条件好的同学,要求他们像满分的目标冲刺,程度稍逊一筹的,降低要求。而对于意志力薄弱和体质较差的同学,他们只要坚持跑完,就算完成任务。通过这样的分层要求,来培养意志力薄弱的同学能够积极参与锻炼,更好的促进身体发展。
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他让队员从优秀人物的了解中获得力量,懂得凡是在事业上和学业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,都是意志坚强的人。当然,最好的榜样是队员身边的同伴,他让体质好能力强的学生做好表率,用以往的优秀师兄师姐事迹作为案例,激起他们潜在的上进热情。
对于队员每次完成任务、获得成绩、取得进步,他都给予积极的评价,多鼓励,让他们树立信心,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参与体育训练,为培养他们的意志力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桃李满天下,难忘恩师情
张峰最大的目标就是通过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上一个好的高中,上一个理想的大学,培养一批优秀的运动员。从教12年,最自豪的就是学生们考上理想大学,有东北师范大学、华北电力大学、大连大学……现在还有好多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,学生李元帅在鄂尔多斯从教,武义在乌拉特中旗第二中学从教 ,候杰在内蒙古自治区杭后农村信用社上班………
心怀梦想,扬帆远航
经历多少风雨,张峰仍然坚守体育教育工作。他为体育教学而“痴迷”,视体育教学为生命。因为他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,选择了自己能做好的工作,选择了可以自由翱翔、施展才能、描绘蓝图的一片天空。
“在今后的工作、训练、比赛中,我仍然会一如既往,为了这份责任和承诺,为了支持我的每一个人,让乌拉特中旗第二中学在田径比赛中声名远扬。”他也深深地意识到,“打江山难,守江山则难上加难,我会带领学生们继续厉兵秣马,刻苦训练,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。”
供稿:青少年体育处 彭雪岩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